面对职业卫生监管职能划转安监部门时间短,基层和专业监管人员缺乏,依靠现有的职业健康监管人员,难以完成面广量大的职业卫生监管任务的现状,2015年,金堂县创新实施“一单、一档、四定期、五同步”,扎实推进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一体化监管。
建立“一张清单”,知责明责“全清楚”。制定《关于落实责任清单机制的意见》,全面推行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清单。清单包含了“三大类十大项”内容,“三大类”罗列了应承担的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工作职责内容,以及不认真履职要承担后果;“十大项”包括:上级决策的部署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重点时段、敏感节点、危险部位的安全检查和隐患治理,“打非治违”的落实,监督检查、宣传教育培训,暗查暗访工作制度的执行,安全生产“三同时”和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应急救援管理、事故处置,人、财、物的保障情况等。县级部门、乡镇、村社区对照清单内容,采取“量身定制”的方式,实行“一人一单、一次性告知,”并由本人签字确认,将职责“喊醒”、“叫明”。截至目前,全县42名乡镇主要负责人、20名重点部门主要负责人、220余名班子成员、1200余名村干部在责任清单上签字,分别认领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责任,全县上下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指定专人负责,各牵头责任单位分工合作、协调配合的强大工作合力。
建立“一项档案”,履责尽责“全记录”。知责明责不是目的,关键还在于狠抓落实、履责尽责。为此,我县以痕迹化管理为突破口,出台《关于建立领导干部安全生产管理专项档案的意见》,建立领导干部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管理专项档案,力促安全责任有据可查、有章可循。一是划定“一个范围”。明确建档对象为县政府安委会成员单位和乡镇的一把手及其它班子成员,不贪大求全,力求做到一人一档、精细管理。二是划分“八大类别”。分为会议部署、专项检查、安全督查、隐患跟踪销号、职业卫生管理、安全事故处置、安全生产工作履职报告、安全宣传等8类,不搞“一锅煮”,力求做到记录清楚、界定明确。三是抓好“四个环节”。着重抓好上报、检查考核、评议审定和档案管理四个环节。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做到实时更新,实事求是。四是强化“一个运用”。把档案建立情况纳入年终目标考核、定期考核内容,考核结果作为单位和个人评先评优、职务晋升和奖励惩戒的重要依据。对因工作不到位、措施不得力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依照相关规定严肃追究党政领导干部的责任。截至目前,包括县委书记、县长等13位县级党政领导在内,20个县级重点部门、21个乡镇、231个村的领导干部已建立并完善了安全与职业卫生监管专项档案。
建立“四定机制”,督责问责“全逗硬”。牢牢抓住会议、检查、报告、通报等四个关键,出台《关于落实“四定期”机制的意见》,将定期会议、定期检查、定期报告和定期通报制度化,通过对参加人员、时间次数、内容范围的规范,让基层对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监督工作的落实有了一个可操作性的办法,对基层和企业管理人员及时解决和处理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方面的问题提供了法理依据,确保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监督责任的落实和预期的效果。
建立“五个同步”,监管效果“全提升”。为强化监管效果,提升监察执法效率,探索实施职业卫生监督和安全生产工作 “五个同步”机制。一是同步安排部署。建立同步安排部署制度,完善了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社会化服务机制。二是同步行政审查。建立了建设项目职业卫生和安全设施“三同时”行政审批联动机制,落实了同步审核职业卫生管理事项要求。三是同步宣传教育。在宣传上两法并重,在培训中同步进行,在执法中同步监督的机制,确保了职业卫生监督的落实和效果。四是同步执法监督。在对企业安全生产执法检查时,将职业卫生检查内容同步纳入,同时检查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管理情况,避免对企业重复检查。五是同步纳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引导企业在建设项目安全生产“三同时”和职业卫生“三同时”、安全劳动保护用品和个体卫生防护用品、安全培训教育和卫生培训教育、安全检查和职业卫生检查等方面同步进行管理,做到职业卫生与安全生产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用职业卫生更高的标准促进企业安全生产更高的保障水平。
“一单、一档、四定期、五同步”机制的建立,有效地促进了我县职业卫生监管责任的落实,职业卫生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下一步,我县将有效运用先进科学技术,探索实行“互联网+ 安全监管”的模式,将“一单、一档、四定期、五同步”工作内容集成于动态监管系统,进一步推动领导干部自觉履行职业卫生监管责任。